信息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信息公告
吴兆光 韵继八代罗经
发布时间:2017-03-17    浏览次数:2516  

  位于休宁万安的罗经文化博物馆主人吴兆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家在业内可谓是罗盘制作世家。

  在徽州,很多的技艺似乎都在世家传承。漆器如此,砚雕如此,医学如此,罗盘制作也如此。这种家族方式的传承,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有一种家族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一种韧性在其中……

  对于罗盘,最初的印象是小时候见过的“地仙”。曾祖母过世时,曾祖父的一位朋友过来为曾祖母看阴宅,带了一方罗盘。当时是极为神秘的,还是在隐蔽的状态下拿出来的,似乎如果不是和曾祖父是好朋友,绝对不敢拿出来的。

  模糊的印象中,只知道罗盘是圆的,挺是神秘。

  后来到黄山工作,家中一位伯父也成为了“地仙”,附近十里八乡人家阳宅阴宅,都要请他去看一下风水。他曾托我买过一方罗盘。恰巧,自己手上有一方参加活动时得到的万安罗盘纪念品,于是送给了伯父。伯父很是高兴。

  对于罗盘的再有的印象就是在当年读大学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记得在一次演讲会上,有同学慷慨激昂地痛陈“民族的劣根性”,指南针到了国外就变成了航海的工具,为海洋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我们自己家里,却变成了看风水的罗盘。言下之意,我们玷污了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太劣根了,应该抛弃枷锁,一往无前。

现在想来,颇多感慨。指南针为航海贡献自是值得赞赏;但变成罗盘似乎也无可厚非,能在小小的罗盘之中融天地之智慧,尊崇自然,道法自然,却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对外与对内,只不过事物的两个方面。

  但是,当我7月30日走进休宁万安的罗经文化博物馆,方觉得罗经世界,其实并不小。且也并不适用大与小来衡量这罗经世界,倒像是用小小的罗盘来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寓大于小,从小处观察大世界。不仅罗盘的世界丰富多彩,有大到40圈的罗盘,也有小到把握的罗盘;有木质罗盘,也有纸质罗盘;有三合罗盘,也有三元罗盘,还有金龟盘,莲花台罗盘……而且从某一方面来说,罗盘融会了易经文化,也融会了国人对天地人的认识,让人感叹。

  我一直想,何以罗盘会出现在徽州,在万安。或者,与徽州人敬畏自然、取法自然有莫大的关系。罗盘与徽州风水密切相关,而徽州风水其实就是徽州人对于自然的一种尊重,一种敬畏的表现。村落的布局、建筑的格式都要和自然融为一体,是自然的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兀于自然之外“特立独行”。以此观念通观生死,或者就产生了对于罗盘的需求?

  博物馆的主人吴兆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家可谓是罗盘制作世家。

  在徽州,很多的技艺似乎都在世家传承。漆器如此,砚雕如此,医学如此,罗盘制作也如此。这种家族方式的传承,从产业发展的方面看,似乎不利于制作技艺的发扬光大;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却又有一种家族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一种韧性在其中。故而,传承自身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这无关乎利益,无关乎社会的评价,也无关乎技艺自身的时代价值和实用价值。

  吴兆光从事罗盘制作同样是这种理由。

  吴家的罗盘制作始于清康雍乾时代。第一代制作者吴鲁衡1723年在休宁创设吴鲁衡罗经老店,至吴兆光父亲吴水森为第七代,吴水森也是非遗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吴兆光说,自己从小跟随父亲做罗盘,但是并不上心。做罗盘很苦,很枯燥,甚至无聊,于年轻小孩来说,似乎了无趣味。或许是骨子里流淌着罗盘制作者的血液,对于制作技艺倒是掌握得蛮快的,但没有什么传承的意识。

  2003年,吴兆光从军了,2年时间几乎跑遍了中国十几个省。这时,父亲的一封信唤醒了他对传承家族荣光的责任。作为吴水森唯一的儿子,吴兆光觉得自己有责任爱上罗盘制作技艺。

  2004年,吴兆光回到了休宁万安,跟随父亲一起打理吴鲁衡罗经老店,慢慢接过父亲手上的事业。

  吴兆光说,他们制作罗盘有七道工序,从选料开始,而后车盘、分格、清盘、写盘、抹油、安针。每道工序要求都极为严格。比如选料,罗盘对木料的要求很高,必须选用材质坚韧、不显纹理的白果木、虎骨木。而且还要晾干。吴兆光说,他储存的白果木大多是直径50至80厘米,这样的木头达到了坚硬的要求。太大了,说明树龄太长,容易空心;太小了,说明树龄太短,质地柔软,达不到要求。为了长期保有树木,吴兆光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果木基地,郁郁葱葱的白果树保证万安罗盘的制作可以延续。

  然而,仅有好的木头还不够,还必须要干透。否则,木头容易变形。木头变形,则让磁针和对应的方格出现误差,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罗盘就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所以,他特意租赁了几个大的仓库,把锯成段的木头竖着排列,而且隔段时间要翻边,掉头,以保证木头各个部分干燥的一致。“麻烦得很。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就很难保证木头的质量。如果最基础的材料出了问题,后面再用心也无济于事。”

  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吴兆光说,比如清盘,要保证盘面清洁整齐,不能有一点毛边。因为有毛边,辄产生摩擦。经过磁化后的磁针,在天池中360度旋转,遇到摩擦就会产生误差。我们要尽力做到光滑平整,让磁针安全运行。还有抹油,看起来就是对盘面上油、上漆,但是吴鲁衡罗盘要上漆达20多遍,其技艺要远超对一般漆工的要求。既要保证盘面的亮度,又要保证盘面上的字迹清晰可读。吴兆光说,我们百年老店,产品终身保修,总不能字迹用了几年就模糊。吴兆光有些骄傲地说,我们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接到维修等投诉电话。

  最后一道工序最为关键。如何安针,既让磁针在天地中360度灵活旋转,又保证罗盘的精准,同时还有保证磁针不退磁,盘面不氧化。吴兆光说,其中的窍门很多,这需要匠心,达到熟稔的地步。其中有些关键部位是机器也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手工。虽然现在也有机器生产磁针,但是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吴兆光说,其实每道工序都有技术难点,比如车盘,如何保证海心是整个圆盘的中心,如何保证海心内外在一个点上;比如书写,既要看得清,又要写得准,颇见功力。

  谈起罗盘,吴兆光滔滔不绝。我笑问,这些都是公开的,难道别的人家就做不到吗?吴兆光也笑着说,我既有镇店之宝,也有独到的技艺,这些是别人没有的。

  吴兆光所说的“镇店之宝”是一块祖传的陨石,如今珍藏在博物馆内。吴兆光说,为了保护这块陨石,祖先连性命都丢了。当年,太平天国部队打到休宁,祖先逃难。但是不忘记这块陨石,而鼓鼓囊囊的陨石让太平军以为是财宝,故而杀害了先人。哪知道只是一块破石头,就又丢在了尸体旁。后来家人收尸,陨石重新回到吴家。

  吴兆光说,这块陨石是拿来磁化用的。吴鲁衡罗盘之所以能够做到针不退磁,且灵敏度高,陨石的功劳是很大的。

  而“独到的技艺”则是其独特的安针技法,吴兆光说,这是别人学不到的,是吴家历代摸索出来的,也是对罗盘磁针旋转规律的掌握。

  2014年,吴水森过世之后,肩负着传承的责任,也肩负着对家族荣誉的责任,吴兆光成为了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的第八代传人。

  吴兆光说,和其他的家族传承技艺不一样,罗盘制作谈不上创新,更多的是忠实祖先的技法,一丝不苟、不敢马虎。不要懈怠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即如抹油需要20遍,没有必要只做19遍。或者守拙也是传承所必须的。

  因为守拙,所以吴兆光每年的生产量始终在800盘左右。但是,也因为守拙,吴鲁衡罗经老店的罗盘供不应求,而且专业人士预定的居多。吴兆光有些得意,我从来不收定金,但是我的罗盘也从来没有库存。

  吴兆光说,未来,自己不会改变手工制作的技艺。尽管这样,从产业的角度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罗盘制作就是手工制作的技艺。这是家族的传统。

  而记者得知,吴鲁衡罗经老店目前是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盘唯一的国家级传承载体,吴兆光也是目前唯一的非遗传承人。

  离开博物馆时,堂前一座老式的电风扇还在转动。吴兆光说,这电风扇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还能用。而我前些年买的却坏了,扔掉了。

展馆魅影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皖ICP备12019905号     皖公网安备34102202000329号    Copyright © 2018 www.wawlh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上街70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办公电话┃0559-7522666 手机┃13805598154
主办单位┃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皖ICP备12019905号     皖公网安备34102202000329号 Copyright © 2018 www.wawlh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上街70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办公电话┃0559-7522666 手机┃13805598154
扫一扫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