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解放军报》:感受中国“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12-12-20    浏览次数:2054  



  阳光洒满脸庞,春意荡漾心间。
       行走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如同走进了中国“文化基因”的宝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山间乡野的130名顶尖手工艺人,现场展示着“剪刻画绘”、“雕镌塑作”、“五金錾锻”、“木作编扎”等传统技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则更让人们对这些艺人平添了几分好奇与尊敬。

       展厅大门两侧的墙上,分别张贴记载着116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77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录:梁祝传说、刘三姐歌谣、川江号子、凤阳花鼓、苏州评弹、少林功夫、京剧、针灸……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映入眼帘。曾几何时,当许多人认为这些传统技艺早已在全球化、工业化的滔天大浪前失去立锥之地,只能逐渐凋零,亦或是被供养在博物馆里,成为人们偶尔欣赏观看的遥远图腾时,岂不知它们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流淌于我们的血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文明脐带。

  逡巡在一个个展厅,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厚重积淀,如同浓缩的历史精华,缓缓铺陈开来,让人叹为观止;一代代各族同胞通过口传心授凝炼而成的艺术精品,更是触动着我们内心柔软的情感与记忆。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中的神话传说、世俗生活、花鸟虫鱼、博古器物,犹如一部生动的民间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湖南土家族织锦,画面细腻生动、栩栩如生,流淌着少数民族朴实奔放的真性情;还有河南浚县的泥咕咕、江苏南京的金箔、云南的斑铜、河北大名的草编……诸多精品无不闪现着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展现出“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古朴文明理念。

  在展馆前南厅的四川分水油纸伞展台前,一把把色彩鲜艳明媚的油纸伞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许多观众拥上前来,打开油纸伞合影留念。分水伞厂厂长,同时也是传承人的毕六富告诉记者,分水油纸伞已有4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分水伞厂现有的36名工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匠人,手艺十分精湛,70多道工序都由手工操作。”作为传承人,毕六富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古老的油纸伞打造成为“资深的时尚”,“要让年轻人喜欢,油纸伞才有生命力。”

  展厅里人气十足,为配合元宵节而悬挂的一串串大红灯笼,更是烘托出旺盛的活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正在逐年加大,为此,她和同事们常年奔走在全国各地,进行着宣传推广、挖掘保护工作。但是,她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剧烈改变,让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濒临消亡。"死一个人,亡一门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致命弱点,目前,在777名传承人中,年龄在70岁以上的超过半数,而在进行第一批传承人调查工程中,就有4位传承人离世。”

  年逾古稀的湖北武汉木雕船模传承人龙从发大师走上前来,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忧虑:“时代变了,年轻人觉得搞工艺创作赚不了钱,不愿意做了,但如果这门艺术不发扬下去,失传了就太可惜了。”不过让龙从发稍感欣慰的是,自己评上了传承人之后,随着各项扶持措施的落实,境况会有所改变。

  安徽万安罗盘制作传承人吴水森觉得自己很幸运,退伍后从事院校行管工作的儿子吴兆光,正在把精力越来越多地转到罗盘制作上来,“这孩子比我点子多、主意新,”吴水森说:“为了扩大影响,兆光摆弄了个网站,结果订单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我们现在都忙不过来了。”不过朴实的吴水森坦言,也曾犹豫是否前来参展,“我们的手艺只传儿子不传女婿,只传媳妇不传女儿,所以我和兆光一来北京,家里的生产就得全停下,损失不少。”其实,类似这样的苦恼,对于很多传承者来说都存在。如何在保持本色的同时,与现代生产方式接轨,许多人正在求解。

展馆魅影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皖ICP备12019905号     皖公网安备34102202000329号    Copyright © 2018 www.wawlh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上街70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办公电话┃0559-7522666 手机┃13805598154
主办单位┃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皖ICP备12019905号     皖公网安备34102202000329号 Copyright © 2018 www.wawlh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万安镇上街70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办公电话┃0559-7522666 手机┃13805598154
扫一扫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