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技艺的传承是文化的延续
古徽州处于在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但随着中原世家大族陆续迁入,把一些外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徽州,和本土文化融合,并在此沉淀,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手工技艺、戏曲和民俗等。这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仍经常出现的元素,可以说是徽学研究的“活”内容。以罗盘为主要对象,记者对徽州的非遗进行了探访。
谈及徽州工艺,万安罗盘是其中较有特色的工艺,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衍伸产品,为人们研究中国罗盘发展史、中国科技史和中国民间工艺史、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和古徽州乃至中国东南地区的地域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提供宝贵的资料。1915年,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五代吴毓贤、六代吴慰苍共同制作的罗盘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当年万国博览会金奖,同年荣获民国政府农商部二等奖、南洋劝业会优等奖,2006年,万安罗盘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休宁县千年古镇万安,记者探访了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包括“吴鲁衡百年老店旧址”、“非遗技艺传习馆、“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主体展馆”三大板块,总面积达1600平方米。
老店和传习馆分别修复了原有老店旧房子和罗盘百年老作坊。老房子是明末清初的建筑。记者在现场看到,修复的老作坊是个典型的徽式建筑,大厅正上方是个采光的天井,四周则被隔几个相连的小工作间,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作间中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负责的工艺。
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兆光告诉记者,制作罗盘要经过选料、车盘、分格、清盘、写盘、油货、和安针7大工序,其中每道工序又是由专人负责。吴兆光表示,由于是纯手工制作,这个手工作坊一年只能制作约1000面左右的罗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匮乏,生产跟不上销售。传统手工艺培养周期长、制作过程枯燥、社会认可度低,所以可能导致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少。“这几年,我和我父亲也培养了很多的传承人,但大多数学了几个月以后就坚持不下去了。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就是为了改变这个环境,让更多的人有可能去从事这个行业。”他说。
在老店的门旁,记者发现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安徽省首批十佳民办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等牌匾井然有序地挂着。这里常有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也时常会有中小学生组团前来参观。记者到达不久后,一个近20人西班牙的旅游团随后而至,店员们都陆续亲自上阵,为他们讲解罗盘的技艺及其背后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是店员,更是罗盘文化的讲解员。
谈及规模化经营,吴兆光表示,从非遗本身来说,盲目的规模化可能会带来非遗传统技艺的破坏,需要循序渐进。技艺的传承是文化的延续,未来首先希望通过博物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罗经盘的技艺;其次也考虑跟职业学校合作,定向培养罗盘制作的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从事这个行业;再次也考虑跟安徽或黄山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结合,做出更多工艺性的罗盘。
吴鲁衡老店官网:http://wawlhld.com/
吴鲁衡淘宝直营店:http://wawlhld.taobao.com
吴鲁衡老店联系电话:0559—7522666 1380559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