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黄山市休宁县的千年古镇万安老街的上街口时,古朴而气派的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就在横江之畔的街口子上,非常显眼。博物馆只是整个建筑的一部分,街面是有近300年家传历史的吴鲁衡百年罗经老店,店后是制作工坊,这是徽州传统手工技艺“前店后坊”典型格局,后院才是气派的博物馆。
主人吴兆光,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2014年,30岁的吴兆光接替父亲成为这个罗盘制作世家的第八代传人,传承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安罗盘制作技艺的“吴鲁衡罗盘”。
万安罗盘世家曾扬名万国博览会
黄山市作为古徽州主要区域,有着极好的山水生态和自然风貌,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在村落和建筑的选择、布局、选址与格局,以及村落形状、水口园林和田园、山水的关系上,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因此,建村、做桥、做亭、建房等,均有了罗盘的运用。
罗盘又称罗盘针和罗经,古代广泛用于航海、航空、勘察、探险、旅行、军事等测定方位上,民间在村落布局、选址、宅院等方面也广泛使用。
明清时期,徽商持续辉煌,徽州人文鼎盛,罗盘制作技艺颇为辉煌,休宁万安老街在明清时是新安江上游繁华的水埠商业街,有“小小休宁、大大万安”的美誉,街上曾有十来个罗盘作坊。其中,吴兆光的祖先吴国柱,1723年在万安镇创办了罗经店。吴国柱字鲁衡,所以叫吴鲁衡罗经店,“吴鲁衡”代代家传,至今已近300年。
1915年,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五代传人吴毓贤、六代传人吴慰苍共同制作的日晷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这一年,吴鲁衡罗经老店的日晷获农商部二等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万安罗盘有过沉寂,那时吴鲁衡罗经店传到第七代吴水森。吴水森儿时从父学艺,父亲辞世又从母再习。罗盘沉寂时,吴水森白天在工厂做工,夜里掏出面板自习。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吴水森和其他传统手艺人一样,重操旧业。一开始,他在家一个人制作、销售。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开始招收工匠。之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又把作坊搬回万安老街的祖传吴鲁衡百年老店,“吴鲁衡”的招牌再次随风飞扬。
老店重振雄风非遗技艺再现辉煌
数十年间,吴鲁衡老宅或多户杂居,或闲置荒废,这个有数百年历史、全国唯一仅存的手工罗盘作坊日渐破败。修老房子,基本恢复了古徽州传统的前店后坊原貌。不久,休宁县大力支持万安罗盘发展成特色文化产业,振兴传统非遗技艺,做强文旅产业。2012年,在政府支持下,吴家投入巨资建了民办公益性的中国第一座罗盘专题博物馆,收藏吴氏历代传承人的精品罗盘、传统制作工具,丰富了罗盘和徽州历史的紧密联系。其中,有大到40圈的罗盘,也有小到手掌可握的;有木质的,也有纸质的罗盘;还有金龟盘、莲花台罗盘……走进博物馆,不仅了解吴鲁衡罗经文化的历史传承,对传统建筑、徽州人文等也会有具体感知。
“10岁开始学,看3年,修3年,才给我上手。做罗盘很苦,很枯燥,少年时觉得很无趣。”吴兆光说,跟父亲学会了制作,可年轻时并没传承的想法。后来当兵入伍,之后又工作了,年纪大了,父亲又经常嘱托,这个唯一的传人才决心挑起传承家族百年技艺的重担。
2004年起,吴兆光随父亲一起打理吴鲁衡罗经老店,老店搬迁、祖宅维修、“吴鲁衡”品牌维权、博物馆和非遗传习馆兴建……在协助父亲操持内外的同时,逐渐挑起了大梁。
手工制作团队,每人有不同分工,包括木料工艺制作、漆匠、毛笔书法等不同工序。
2018年8月,在黄山市知名明清商业街屯溪老街,吴鲁衡展示体验馆挂牌成立,主要进行罗盘文化的展示及制作技艺的体验,“和研学旅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罗盘文化”。同时,吴鲁衡还通过互联网做电子商务销售,以方便更多人购买罗盘。
守住工匠之魂非遗薪火永不熄灭
“罗盘的质量把关非常重要,高低好坏内行人一看就懂。”吴兆光说,有的罗盘卖得很便宜,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理念的成熟和品质化发展趋势,有些店的罗盘销售情况并不太好,有的几乎闲置了。
“吴鲁衡罗盘和日晷用银杏树和徽州稀有的虎骨木材料,对树龄要求很讲究,为此还培育了100亩的银杏基地。”吴兆光说,按祖传制作技艺,分选料、车盘、分格、清盘、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七道工序
制作罗盘的木头不仅要好,还要干透,否则容易变形,磁针和对应方格出现误差,就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
吴鲁衡罗盘的指针采用祖传下来的独有天然磁陨石磁化,这块天然陨石不仅是镇馆之宝,也是确保罗盘的指针灵敏度和不退磁的法宝。
吴鲁衡罗盘作坊有20多名工人日夜不停生产,在材质选取、制作技艺上遵守古法,一个罗盘需要3到6个月时间,特殊罗盘耗费更久,因此年产量仅1000多面罗盘及日月晷。但市场需求却很大,是生产量的好几倍,比如2016年的订单就达到10000面,很多人要等一两年才能拿到货,可吴家人一直坚持品质第一,不求销量。
吴鲁衡罗盘也是国家赠送国际友人的礼品之一,走进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屡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得殊荣。2018年,吴鲁衡罗盘还走进了北京故宫。
记者在吴鲁衡罗经老店手工作坊,目睹了传统手工制作罗盘的复杂工序,手艺人们埋头作业,一丝不苟。吴兆光作为传承人,在最后一道工序中负责装磁针,这是家传独特技巧的安针技法,很好地掌握了罗盘磁针旋转规律,磁针能在天地中360度灵活旋转,又保证罗盘精准,还保证不退磁,盘不氧化。吴兆光说,这都需要手工操作,要的是匠心。
“传统罗盘制作还是要忠于古法,对每道工序绝不取巧,抹油需要20遍就不会只做19遍。”吴兆光说,虽然会结合文旅、研学做些产业创新,但不会改变手工制作的技艺和要求。
在省人大代表任期内,他多次呼吁加强非遗技艺人才培养、高校开设有关非遗专业或课程,建议也得到重视和采纳。近日,吴兆光还参加了国家文旅部等主办的全国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非遗传承,需要后继有人。”吴兆光称,不仅师带徒及职业院校吸引专业大师参与培育,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还要创新研学形式,让中小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实践,产生 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增强传承和守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受访者供图)
吴鲁衡老店官网:http://wawlhld.com/
吴鲁衡淘宝直营店:http://wawlhld.taobao.com
吴鲁衡老店联系电话:0559—7522666 13805598154